
龙虎尊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出土于阜南县。它体形高大,口沿广阔,鼓腹,高圈足,高50厘米,口径45厘米,重约20公斤。铸工极精,整体形成三层花纹。肩部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塑造3条生动的蟠龙形象。腹部以三道扉棱为界,分隔3组相同纹饰,皆双虎食人之状。圈足平雕饕餮纹饰,饕餮纹也称兽面纹。这种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概述
商器。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器高五十点五厘米,口径四十四点九厘米,重约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
文物意义
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关于这一主题,有人认为:在这里,人应是那些奴隶,虎口衔人反映奴隶社会的残酷、恐怖。对于这种传统的解释,另外一些考古学家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在表现一种巫术主题。青铜器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礼器,这样的纹饰应是巫师作法的情景纪实。张开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两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师,巫师在祭祀中通过老虎的帮助而表现出一种能够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虎口衔人这一图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能做出精确的解释,但在当时一定是和某种神话和宗教信仰相联系的,在祭祀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
近来一些专家研究认为:所谓“龙虎尊”上的纹饰实际上应该是尊的铭文,所谓虎口衔人实际上是虎方二字(阜阳市档案局副局长胡天生先生持此说)。从器物的形制看,所谓“龙虎尊”肯定是商代的礼器,搜集者之一、阜阳市博物馆原馆长韩自强先生认为同时发现的一批青铜器都是商代墓葬中的陪葬品,在礼器上铸造铭文,符合商代制度。在这件器物上,宽大的口沿代表天,天下是云和尊贵的龙,下面就是在龙的庇护下的虎口衔人,即虎方。这完全符合古代青铜器的美好寓意。所以所谓虎口衔人实际上就是虎方二字。
“龙虎尊”的铸造工艺极为复杂尖端。据说发现后上交国家博物馆后,为了给安徽省和阜阳地区一个复制件,当时许多专家参与了复制件的铸造工作,但是没有人能够复制出来,特别是那个宽大的口沿,一直是一个难题。今阜阳市博物馆藏的复制件是石膏制成,基本接近原件的形制,但安徽省博物馆的铅制复制品就与原件有很大差距。国家博物馆外出布展的是铜制仿制品,因为达不到原件的铸造工艺,仿制品的重量是原件的二倍。这充分说明龙虎尊的制作工艺之先进高超。
另外,从龙虎尊的器形看,它和四川三星堆出土铜器的器形、风格极为类似。有人就推测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应该是不错的。殷墟卜辞中有殷征虎方,专家们推测:殷征虎方后,坚强的虎方人不肯臣服于殷商,于是举族迁徙,辗转逃到川藏高原,并在三星堆那里定居、立国,所以两地虽然远隔数千里,其在青铜器铸造的技术、工艺、风格上却完全相同。不过相比之下,三星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较之龙虎尊等同时出土的文物,就显得太过粗糙。据此可以看出,很显然是虎方人撤离此地后,原有的技艺高超的工匠或死或被俘,那些尖端的技术遂至失传,后来的小徒弟们只能制作出像三星堆那样粗糙的青铜器了。
历史的见证!
龙虎尊,国家一级文物,商王盘庚下令铸造的焦陂国酒专用器皿,距今约3300多年历史,公元1957年出土于阜南县焦陂镇[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焦陂由此成为有证可考的酿酒发源地之一。 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1957年在焦陂镇出土了一批以龙虎尊为代表的商代早期的酒器证实了安徽焦陂是国酒发源地之一。
美酒所在 必有佳泉
古焦陂有七十二泉,位于现在焦陂酒厂的九龙泉古井,冠七十 二泉之首,九龙泉原名“奇泉”,相传商王盘庚赐封为九龙泉。泉水清澈甘美,入口爽心怡神。古时候,颖州城的达官阔佬不惜重金买九龙泉水饮用,许多茶馆竟挂上九龙泉水的招牌招徕顾客,生意特别兴隆。民国年间,阜阳县县长郭坚就以每担水一块银元的高价买九龙泉水专供己用,并拨资建造了九龙泉亭,至今尤在完好。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至目前焦陂方圆二十公里内,竟无一癌症病例。欧阳修不仅对焦陂酒青睐有加,且不惜笔墨称道九龙泉水,有《赠许道人》诗句为证:
不道姓名人不识,我有
九龙泉水一百尺,凭君吸井试蒸之。
是的,九龙泉水奇了,神了!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终于揭开了神水之迷。经国家地矿专家鉴定:九龙泉是“偏硅酸锶型天然优质矿泉水 ”。水中含有19种有益于人身健康的矿物元素,其中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偏硅酸的含量高达32 .51 毫克/升。具有防癌抗癌和调节大脑神经作用的硒、锶元素亦有相当含量。各种有益人身健康的矿物元素含量皆高于国家矿泉水规定标准。而对人体有害的铅的含量却为零。用此水煮茶高出杯面而不外溢,使之酿酒清香扑鼻而浓郁。实属国内罕见、安徽独有、理想且难得的酿酒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