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教育局发布2016年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普遍较重,睡眠不足比2015年更严重,不对成绩进行排名的达标率小学仅为33%、初中仅为11.8%。中小学教育越来越走入了“减负减负,越减越‘负’”的怪网,苦了孩子、累了家长、火了三班(补习班、培优班、兴趣班)……这到底是为什么?根子究竟在哪里?
●数说减负
>>小学
成都小学学生睡眠时间达10小时或以上的达标率仅32.6%;
成都小学不对成绩进行排名的达标率仅33%;
另外,成都小学课间时间不被占用、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时间、学校班级规模在45人及以下等指标的达标率均不高。
>>初中
成都初中不对成绩进行排名的达标率仅为11.8%;
学生睡眠时间达9小时或以上的达标率仅23.4%;
不占用课间时间的达标率仅26.5%。
另外,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时间、学生作业在1.5小时以内等5项指标的达标率均在40%以下
与2015年相比,中小学生睡眠时间达标率分别降低了13.1%和16.8%。可见,成都市中小学学业负担重的现状未得到改善。
QQ截图20170414073331.jpg
●减负,从哪突破?
我们先来看一则相关新闻:因周末补课,成都小女孩出走抗议!
4月4日,锦江区初一女生莹莹突然失联。家人在其书包中发现了一封信:“我不快乐,每天学习,周末补课,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有真正大笑过了……”这名12岁女孩,通过离家出走的方式,抗议父母给她的“高压”环境。28个小时后,莹莹回到家中。莹莹的母亲决定取消孩子的两个补习班,不再让女儿补课。←之前补习两门课,就几乎占据了孩子仅有的周末休息。
由此而看,中小学学业负担重,不只是在学校,课后同样是不堪重负!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儿?
>>妈妈的焦虑: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在就业“压力山大”的今天,好工作成为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好工作需要好大学,好大学需要好高中……层层传递,连幼儿园都要上最好的。
>>考试制度不改变,负担减不下来
目前的考试选拔机制,一分之差决胜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榨出点滴分数,学生“拼性命”,家长“拼财力”,老师“拼时间”,谁还敢想“减负”的美事?
>>教育资源不均衡,谁减负谁吃亏
在优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个别有钱、有权、有关系的人可以择校、择班、择老师,而没有能力拼钱、拼权、拼关系的家长,就只剩下“拼命”了。“拼”字当头,“减负”就必然成为幻想。
>>政府一减负,培训跟风涨
强大利益驱动,“围剿”减负政策:主管部门要求减负,孩子们在校时间少了,上辅导班的时间就多了。于是,股市的教育板块蹭蹭往上涨。
●网友热议
@阿姨螺丝粉:也想娃娃负担轻点,可惜最后都是要考试的……不然中考是真的没学校读的
@恋之心情:成都普高录取率降低,提倡读职业中学,初中升高中要挤破头!减少作业成绩达不到只能去上职高,谁敢轻言减负?
@安心搜搜:学校减负苦的是穷人的孩子,本来在学校可以学到的东西学校不教,最后只得拿钱在校外上高价培训班,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
奔跑吧_韭菜:减负只是把之前在学校的的压力转移了而已,而且还被变相的扩大了。竞争的本质根本就不允许减负这种东西存在,不然就要优胜劣汰。
joanna_娴:减负减负,实际上是将老师身上的负担减到家长头上来,教育不公平的情况下,谈减负纯属瞎扯淡
@一个人的旅程:除非改革高考 考研制度 不然减负只会给家长增加不得不给孩子课外报班的负担
你对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