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间云遮雾绕,仙气逼人。数间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时而掩映在青山绿林里,时而浮于云海间,这便是有“中国道教第一村落”之称的月华天街,村落里住的几十户人家,全都是道士及其家室后代,往昔曾经是宫观、道院、店铺鳞次栉比,香烟、炊烟缭绕,经声、喧声相闻的一派升平景象。除了大大小小各宮观遗迹,更是武当派祖师张三丰墓葬之处。
据史载,开山祖为住在青城山的“天谷子道人”,他的门徒余氏六三娘从武当山来齐云山传道,养文生、耀生、志生、立生四子,皆入道,以真仙洞府石刻为证。
唐朝末年,龚栖霞道士云游至齐云山,隐居于石门岩,由此开创了齐云山道教文化一脉。其后,南宋宝庆年间,方士余道元自黄山云游至齐云山天门岩,斩草结庵以居,并创建了佑圣真武祠,塑真武大帝神像供奉。
在齐云山道教文化中,对真武大帝神像有着神秘的传说:相传神像是由百鸟衔泥塑立而成,昭示着灵验。因此居士信徒纷纷解囊,献地输财,筑祠建观。
明代正德十五年,养素道人汪泰元仿武当山建玉虚宫于紫霄崖,建静乐宫(原型为武当山九宫之一的净乐宫)于洞天福地,其门徒方琼真继承师志,建榔梅庵(原型为武当山的榔梅祠)于月华街。
明嘉靖十一年,明世宗朱厚熄在齐云山求嗣而灵应,敕建玄天太素宫于齐云岩,并授命正一道天师到齐云山。
清朝乾隆三十一年,五十七代天师张宜亭年方十五袭爵入观,祷雨立应,普秩正三品,御赐“灵岳司枢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