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乡是江南一座水韵小城,76年时光在这片土地上雕琢出令人惊叹的蜕变。童年记忆中的泥泞河岸,如今已是生态公园的亲水步道;曾经遍布瓦砾的城郊,立起科创园的玻璃幕墙如水晶宫般璀璨。最让我骄傲的是外婆家旁的老街改造——既保留了青石井栏的千年文脉,又注入了文创书店与非遗工坊的新生。傍晚在桥头买一包刚出锅的定胜糕,看乌篷船划过LED灯带勾勒的拱桥,传统与现代在此刻完成了一场温暖相拥。
翻开手机相册,中秋夜的全家福被设置为特别收藏。九十岁的祖父穿着唐装端坐中央,父母鬓角染霜却笑纹舒展,小侄女举着月饼扑进我怀里的瞬间刚好被定格。这张照片背后,是四代人在保障房里团圆饭的炊烟,是祖宅拆迁后安置小区里的电梯直达,更是从凭票供应到移动支付的时代注脚。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最终都沉淀为每个家庭窗棂上的暖光。
这些光影交织的碎片,拼凑出我对家与国最深沉的理解——那抹中国红之所以鲜艳,是因为有千万个幸福小家的底色;而家园的日新月异,正源自伟大祖国76年风雨兼程的托举。愿这盛世长存,万家灯火永远温暖如初。